coolcd 寫:
引言回覆:
至於這跟POJ有什麼關係?很明顯的,如果該百科沒有獨厚POJ,多數不懂POJ的使用者就不會被好像看不懂的東西給嚇跑,會嘗試去把那個條目移到它該去的地方。本例只是冰山一角;如果該百科沒有獨厚POJ,不但裡面有爭議的內容可以有更多使用者幫忙監督修改,百科本身發展的速度也會快上許多。我在前文中即已暗示此道理,無奈閣下無法參透。
不知道現在有無共通的閩南語漢字寫法?可能是沒有組織,或是推廣者熱情不如 POJ,所以才沒有漢字版的閩南語 Wikipedia。我認為你不該說 Wikipedia 「獨厚」 POJ,這麼說的話好像兩者有什麼曖昧關係似的,個人認為那是支持用漢字寫閩南語的人士不爭氣,沒有去申請,所以才沒有漢字版的閩南語的 Wikipedia。現在會有 POJ,是因為他們比較積極,如此而已,何必把他們污名化?相信 Wikipedia 應該不會規定閩南語只能有白話字版吧?
我提供一點「為什麼閩南語Wikipedia目前採用白話字」的揣測。
大家可能不知道,目前這個閩南語Wikipedia並不是在國際維基社群中從無到有,討論、投票、許可之後成立的,而是a-giau(抱歉人不在家裡,無法打出調符)等人自己下載MediaWiki軟體架設之後,自行以白話字為媒介,開始了漫長而孤寂的筆耕;之後由於條目數也有一定的規模,才獲准成為「zh-minnan」這個網域的Wikipedia(本來網址還是holo.wikipedia.org呢!)。這段歷史當中可曾考慮過使用漢字書寫?我想這需要請a-giau、pektiong等人現身說法,才能解決我們的疑惑:)
但或許也因為閩南語Wikipedia是由Holopedia的一段自立成長過程然後被維基官方認可,因此避開了後來其他語種面臨的艱辛過程。大家知道粵語、吳語Wikipedia的成立吵了多久嗎?絕對超過一年多了。這些非華語的Wikipedia要成立,面臨到相當大反對的理由往往是「也用漢字,看起來和華語差不多,那麼何必再成立不同的版本,反正多半是抄過去、翻譯,而且又分散華語版本的人力」云云,唉,這些論戰的理由不一而足,真的是駁不勝駁;在官方討論的頁面上贊成的人數早就超過反對的人數,卻仍然懸宕了很久,我都已經幾乎忘記這話題,直到前不久粵語版才突然宣布許可成立(也因此才有這個討論串),還真讓人不敢相信啊。
如果閩南語版一開始提議的時候也走漢字這條路,或許也會面臨同樣大的質疑和阻力?同樣使用漢字去書寫非華語的漢語語言時,它們都勢必面臨「漢字大一統」的嚴重威脅,從而容易瓜田李下,動搖了自主發展的正當性。大家想像一下吧,如果真的有人創出完全用漢字書寫日語和韓語的方法(比方說,連助詞、虛字也通通規定訓用漢字),這樣會不會聽到人們說「日文和韓文其實根本只是中文換換次序嘛!」的天真聲音呢?好,這例子可能有點誇張,但回到粵語、吳語、閩南語好了,當它們用漢字寫下來,人們就會說「唉呀,看起來和『中文』還不是差不多,那幹嘛寫閩南語/客語/粵語/吳語……呢?通通都寫華語就好了啊!」於是乎,在現代社會日漸普及的識字能力條件下,挾著華人圈中99%以上的華語書面載體(包括紙張、網路、看板……),牢牢建立書面上的霸權,並就此把其他語言的使用者打入無文可讀的百年孤寂當中,使它們永遠殘缺,這才是對非華語語言健全發展的嚴重阻礙。
當然,以上的幻想是太極端了。至少目前支持閩南語用漢字書寫的人仍不算少。但我的重點是,也請大家想像一下、體諒一下,假如當初也用漢字書寫去申請閩南語維基百科的成立,可能會產生更辛苦的狀況;所以也許當初a-giau他們,毅然決定先用白話字書寫,走一條自己的道路吧(也許他們一開始在遇到阻力後,就不打算接受官方的拘束也說不定?)。希望用漢字書寫閩南語維基百科的人,也應該感謝他們至少先把「能否設立」的大問題解決了,否則現在到底有沒有閩南語維基百科,或者可能像粵語一樣,費盡千辛萬苦才獲恩准,那也說不定啦。我是這樣覺得。
不過,如果能至少雜用漢字書寫閩南語維基百科,那麼參與的人口會比現在多,我倒也相信這點。既然如此,不妨先匯聚支持漢字書寫、承諾給予貢獻的人群,再去閩南語維基提出要求,這樣子比起一個人出來發發牢騷,豈不更有力量得多?:)這件事,或許還是回到閩南語維基社群去解決吧
----
順帶一提,a-giau君應該是男生。我記得以前遇過一位大力反對非華語維基成立的某人士,也一再稱呼a-giau為「阿嬌」。對其理念有所質疑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,但我覺得用他人行用的ID而非自己任意取的外號稱呼別人,是一種應有的尊重:)不過倒不是說給男生起個像女生的綽號有什麼貶意:P